Welcome to abentu's cabin!
阿笨兔的小屋
  • 推荐
  • 博客
  • 关于

旧文 -- 漫谈北大对联

3/30/2014

0 Comments

 

原文(01/22/2009)

引:北京大学2009年保送生自主招生笔试题,语文第一大题第三小题, 
对联(给出上联,考生应对出下联,8分): 
上联:博雅塔前人博雅(博雅塔是北大校园内一处风景) 

    这道题无疑是北大这次考试题的一个点睛之笔,考试已过去很多天,但人们一直在谈论这道“经典对联”题的妙处。 
    其实,一般同学看到这道题后,第一个想到的景物就应该是未名湖,因为用未名湖来作对子,既符合中国传统押韵的平仄法则,又和博雅塔相映成辉,展现出一幅具有北大标志意义的靓丽风景。宋燚同学在考场上给出了一个相当好的答案: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未名湖畔我未名 

这个解答从押韵和意境的角度来讲,都能算是好的解答,一位北大教授也在论坛上证实了这一点(凡是给出这个解答的同学都拿了满分8分)。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对联应该如何解答。 

    第一:从平仄韵律的角度讲,“博雅塔前人博雅”是“平仄仄平平仄仄”,那么我们选取的景物(三个字)应该是“仄平平”则能达到最佳,如未名湖,逸夫楼,翰林院,凯旋门等,当然,照顾到其他方面,还是一些与校园景物联系比较大的景物会达到好的效果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看,“仄平平仄仄平平”无疑是最佳选择。 
    第二:重要的相关性。对联“abcdeab”中“ab”两次出现,一次是景物的名称,另一次则以修饰之前的单音主语为宜。所以,修饰性词语或是动词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。 
    第三:方位词“d”。这个选取也很重要,有时,一个恰当的方位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 
    第四:这个对联所表达的意义。这决定了对联的美感与大方向,读者能通过对联感受到什么样的意境,都应该由下联的落脚点决定。 



    再说点好玩的,这个对联的几个有趣的对法: 

    (1)某生误认“未名湖”为“未明湖”,于是对出“未明湖畔夜未明”(听起来很美,但北大某生一定会很生气); 
    (2)一个能蒙混过关的对子:“翰林院中众翰林”(感觉很不顺); 
    (3)“未名湖后生未名”(这是把“前人”理解为一个词后的对法); 
    (4)一个十分搞笑的对子“奈何桥上我奈何”(有郑板桥的风格,就是……),不过,若是改一下:“奈何桥下我奈何(掉水里了)”(……); 
    (5)超级雷人的对子:“太平间内鬼太平”(太雷了,无语……); 
    (6)军火派的典型:“冲锋阵上我冲锋”(那博雅塔不得塌了……); 
    (7)“逸夫楼前谁逸夫”,有点味道。 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 

(长时间没动笔了,写得不太好大家见谅)
0 Comments



Leave a Reply.

    abentu

    abentu.weebly.com

    Archives

    September 2016
    June 2014
    May 2014
    April 2014
    March 2014

    RSS Feed

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.